分院新闻
    分院新闻
    安全标兵孙延军的工匠精神
    发布者:春雨红心    发布时间:2025-10-22     点击数:

    本网讯 李雪摄影报道:蓝天上,一架架教练飞机在自由的翱翔,机库内,一群群忙碌的机务人员,正在对飞机进行细致的检查维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机务工程部的孙延军,自2015年开启机务生涯,十年春秋流转间,他褪去青涩学子的懵懂,以严谨为尺丈量每一处细节,以专业为刃破解每一个难题,以奉献为魂守护每一次起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笃行,将平凡岁月酿成守护蓝天的不凡华章。

    初心如磐,在坚守中淬炼“老”兵本色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1992年出生的孙延军,虽年纪尚轻,却已是民航机务队伍里的“老”兵。他在实践中钻研,在钻研中精进,从未停下提升专业素养的脚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以高标准严于律己,将先锋模范作用融入每一次文件审核、每一回技术指导。

    “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严谨细致”,是同事们对他最普遍的评价。他深知机务工作直接关乎飞行安全,容不得丝毫疏忽,始终把“安全第一”刻在心里、落在实处,面对紧急排故任务从不推诿,处理技术文件时绝不敷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时毫不松懈。在技术科担任奖状机型主管工程师期间,他笃信“源清流自洁,本正末方”,深知工程技术管理是维修工作的“源头”。多少个夜晚,技术科办公室那明亮的灯光,是他加班伏案研读飞机技术资料的见证。正是这份砥砺奋斗的韧劲与精益求精的匠心,让他从一名普通机务人员,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为航空器运行安全交出了亮眼答卷。

    明察秋毫,在技术源头筑牢安全防线

    在技术科担任中教机、高教机的机型主管工程师期间,孙延军的核心职责是将晦涩的适航维修文件,转化为一线维修人员可精准执行的工作指令。面对高教机工程技术管理要求高的挑战,他不盲从手册、不轻信经验,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工程技术源头牢牢把住安全关口。他对每一份技术文件的处理都极为“苛刻”,这种“苛刻”并非吹毛求疵,而是对飞行安全的极致坚守。他善于从维修手册中揪出隐藏的缺陷,将风险扼制在源头。

    在研读奖状M2飞机维修手册时,他敏锐发现两处关键标准冲突:一是维修中测量应急放起落架手柄的拉力值标准,在不同章节不一致;二是座舱增压泄漏率测试标准,不同章节也存在不一致。不一致的标准会导致维修人员执行时感到困惑,甚至可能因执行错误标准而埋下安全隐患。孙延军没有轻易放过这些疑点,他立刻向塞斯纳飞机制造厂家发送邮件,反馈该问题。厂家高度重视,承诺修订手册,还专门发邮件致谢。这一举措从根本上避免了维修偏差,杜绝了潜在风险。

    在依据新版维修手册对奖状飞机垂直安定面前梁螺栓孔无损检测工作单进行修订时,他又发现:飞机维修手册要求对10个螺栓孔进行无损探伤,而无损检测手册仅提供6个孔的检测标准,剩余4个螺栓孔无明确检测标准。他就此问题与飞机厂家技术代表反复沟通讨论,最终厂家确认是维修手册修订时出现错误,应以无损检测手册为准,并承诺后续更正手册。他力求甚解的坚持,既解决了实操难题,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维修成本。

    勇挑重担,在攻坚克难中保障运行

    绵阳分院的中、高教机队训练任务繁重,出机压力大。孙延军作为机型主管工程师,不仅是技术上的“把关人”,更是运行保障的“急先锋”。他深入研究典型故障,提前规划重要维修项目,积极参与一线排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维修人员反映,奖状M2工作单要求检查发动机“飞行慢车”状态参数是否符合标准,但未给出具体操作方法。孙延军仔细查阅发动机航线维修手册,并到飞机上查看,了解到该机型并无像CJ1+机那样的“飞行慢车”专用按钮,要执行该项检查无明确的操作方法。面对困难,孙延军主动寻求解决方案,通过研究系统原理,提出利用空地测试盒模拟空中状态,设置“飞行慢车”,并与维修人员一起在飞机上完成了可行性验证。随后,他不仅及时修订了机务部的M2飞机试车程序,还将该情况同步反馈给塞斯纳飞机厂家和威廉姆斯发动机厂家。威廉姆斯发动机厂家获悉后,承诺在后续手册更新时,取消不适用于M2机型的发动机“飞行慢车”状态参数检查工作,为同机型用户解决了共性问题。

    在绵阳分院首次进行奖状CJ1飞机15600小时结构检修这一重要维修项目时,他更是全程扎根现场,随时解答大家关于检修标准的疑惑,梳理当日发现的问题,查阅手册制定解决措施。凭借这份投入,他不仅出色完成了机型主管工程师的工作,更助力3架CJ1飞机顺利完成结构检修,为及时保障高教机出机立下功绩。

    当收到DA42NG飞机方向舵自驾舵机钢索有磨损和断丝现象的反馈时,他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钢索情况,同步协调安排对分院同机型飞机进行抽查,结果发现多架飞机存在类似情况。经上报学院机务处后,引起高度重视,全院经普查后发现多架飞机均有相同问题,在机型方案会上将方向舵自驾舵机钢索列为时控件管理。孙延军又主动对接厂家获取钢索接头压接技术资料,同步协调订购相关工具航材,确保维修人员顺利完成断丝钢索更换,保障中教机出机。

    由于绵阳分院的M2飞机飞行小时数领先,率先面临重大维修工作项目挑战。孙延军提前开展工程技术准备及维修项目规划,及时编写了FJ44-1AP发动机1750小时热检工作单和发动机更换工作单,不仅保证了本单位工作的顺利高效完成,也提供给兄弟分院作为参考。

    榜样力量,于平凡之中点亮前行灯塔

    孙延军的执着与专注,源于他对机务事业深深的热爱,对“安全第一”的牢固坚守,对专业知识永不停歇的求索。他的“严谨”与“专业”,不只是体现在发现手册缺陷、破解技术难题的高光时刻,更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细节:对技术文件的详细阅读理解,对工程技术处理单的全面综合评估,对所编制工作单的反复审核检验。他是那颗牢固闪亮的螺丝钉,成为年轻机务人员学习的榜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孙延军用十年机务生涯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诠释了机务人“幕后英雄”的本色。正是有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机务人员,年复一年的辛勤努力,用双手守护每一寸机身,用专业保障每一次起降,才让一架架训练飞机得以安全翱翔蓝天,为中国民航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飞行员。


    下一条:绵阳分院:飞行十二大队扎实展开秋冬换季教育 筑牢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