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新闻
    分院新闻
    工匠的“慧眼”——守护这一片湛蓝
    发布者:春雨红心    发布时间:2023-09-06     点击数:

    机务维修人才属于优秀技术型人才,他就像是飞机的主治医生,为飞机的“健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维修人员才能胜任其工作。因此,坚持不断的学习提高贯穿了机务维修人员整个职业生涯。

    2005年,绵阳分院初中教机更新换代,增加高教机,迎来了飞行训练大发展时期。学机型,考执照,保运行也成了当时工程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赖卫东,37岁的“大龄青年”,在高涨的学习热情驱使下参加了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机械专业,成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经过夜以继日的学习,在从业近二十年后,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获得了本科学历,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学习新机型,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勤天下无难事——发现与解决

    1968年3月,赖卫东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普通家庭。如果说有什么人启蒙了他对于机械工程的热爱,那一定是他的父亲。赖卫东的父亲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国家干部,却对拆拆装装有着深深的喜爱。家里的自行车、收音机、风扇……赖卫东都跟随着父亲完完整整的拆装过好多遍。

    1985年,赖卫东高中毕业,作为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生参加高考,报志愿时,他并未选择当时工作前景较为广阔的农、林、医、师、军等领域,而是坚定的写下了中国民航飞行专科学校机械中专的名字,立志筑梦航空。在中专学习两年半后,赖卫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分配至中国民航飞行专科学校第四分校,成为当时机务大队的一名机械员。

    在航线中队工作了七八年,他以勤奋、谨慎、负责的态度受到领导及同事的信任,被调至定检中队担任定检组长。如今,赖卫东在机务一中队担任定检负责人,依然奋战在维修与安全的最前线。

    说起职业生涯难以忘记的事,要数那些年的“发现”与“解决”。

    2006年,在进行TB-200/B-8820号机50小时定检工作时,赖卫东俯身发现发动机机匣下部有少许滑油痕迹,顺着该处不断扩大检查面,他发现了左前部机匣有异常,手指使劲按压检查,8厘米的裂纹显现出来,随后发动机进厂大修。时任分院安监部监察员的盛泽元竖着大拇指对他说:“啊呀!你这个发现的好呀!”此次Lycoming发动机机匣裂纹故障为飞行学院首次发现,及时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避免了人员及重大的财产损失,确保了飞行安全。为此赖卫东获得了800元现金奖励,这是当时机务系统的最高奖励。

    关于“解决”,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架TB-20飞机在定检后试车时,出现了发动机抖动。第一次试车,左侧磁电机工作时发动机抖动;第二次试车,右侧磁电机工作时发动机抖动;第三次试车,又是左侧磁电机工作时发动机抖动。定检一组的人员连续两天反复对磁电机进行拆装和检查,故障依然存在。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任定检二组组长的赖卫东“临危受命”,向时任队长王明忠立下“军令状”:“给我留下一个助手,明天搞定!”其实,当了解到这个疑难故障后,赖卫东就反复推敲点火系统的原理图,经过缜密思考,将故障原因锁定在电嘴上。次日,通过更换电嘴,赖卫东在承诺时限内顺利排故,解决了问题。

     

    赖卫东(左一)正在进行TB-200飞机定检工作

    二细本职立下根——发现与判断

    根据故障现象准确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是一名优秀机务维修人员必备的能力。在赖卫东看来,准确的判断和发现问题比排除故障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对飞机部件极为了解,真正“吃透”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而一些认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作为排除故障的参照,因为“经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推翻和纠正的过程。只有正确的经验才是好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则是知识的累积。

    “机务工作,两分是拆装,八分是发现和判断。”带着这个好的经验,仅在2021至2022年度,赖卫东在定检工作及日常检查中就发现飞机故障51次,涉及刹车片压力板/背板组件、磁电机、滑油软管、密封圈等部附件。

    长期的积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的赖卫东,多次从不起眼的异常中发现并排除了隐患和故障。通过操作B-9345飞机右座驾驶杆升降舵面时空行程较大的异常,检查发现了在更加隐蔽的驾驶杆U型架下部枢轴固定螺栓自锁螺帽和垫片的缺失,及时排除了飞机操纵系统失效的隐患;通过B-70T3汽缸及排气温度的差异,发现了分配器燃油分配不均的隐患,避免了燃油系统供油不均可能导致发动机功率损失的故障;发现B-7905飞机滑油散热器接耳裂纹,排除了滑油系统渗漏的隐患;发现B-9283磁电机断电凸轮松动,排除了点火系统失效的隐患……

    在每一次手电筒照射之处、手指触及之处、脚步所到之处,赖卫东都会探出身去、弯下腰去、凑上前去仔细检查。目光所及,思维跟着转动,对系统结构的清晰认识、对问题的仔细分析都跟着眼睛在脑海中交织。敏锐与准确的眼光和沉着细致的心境来源于他长年累月对机型的学习和掌握。多年来的“实践-学习-再实践”促进并丰富了他职业生涯的成长过程。

    “发现”的本质其实是考验。就像我们小时候总是在学习与考试中犯的所谓“粗心”的毛病,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当把部件的组成、工作的原理、手册的规定全部弄清楚、搞明白、领悟透,形成完完全全自己的东西,那么呈现在脑海中、眼睛里的就将是一支以时间和汗水打磨的技能标杆。

    赖卫东正在进行Cessna172飞机定检检查工作

    三钻助力会更好——发现与优化

    相对于民航客运航空飞机所使用的涡轮发动机,通用航空飞机和活塞发动机属于小众类别,飞机在设计和使用中出现的缺陷和所带来的故障都需要这一小部分从业者在反复发现、反复解决的过程中不断消灭,从而确保航空器持续保持其适航状态。同时,也需要机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反复摸索、反复钻研才能找到更安全的人员保护措施、更有效的维修方式以及更合理的航材消耗。

    多年来,赖卫东在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多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工作单改进建议:更换气瓶后减压阀未及时复位可能造成压力表损坏甚至人员受伤的隐患及改进建议;主轮更换工作单未更新充气延长嘴的相关内容;驾驶杆检查、更换发动机等数份签署分栏不合理的工作单等等。特别是发现172飞机发动机400小时工作单中,将视情更换的推杆套胶圈列入定检必换件清单,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他反复查证确认后,将情况反馈给技术科,技术科核查确认后修订了发动机400小时工作单。仅此一项,单次发动机400小时定检就节约航材约1000元,一年下来,可节约航材数万元。

    所有的一鸣惊人,其实都是厚积薄发。

    2022年,对飞机熟谙“望闻问切”之道的赖卫东被评为绵阳分院的分院级安全标兵,在“逐梦苍穹”的民航奋斗之路上深深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正所谓心中有信仰,前行有方向,脚下有力量。热爱是人们心中最朴实也最得以坚持的念想,因为热爱,他才甘愿为之付出,即使路途遥远、需得披荆斩棘,他也会继续走下去……

    一个坚定梦想的人,可以踏破风浪的侵袭;一个砥志研思的人,可以磨砺出最深邃的荣光。于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逐梦前行、不畏艰难,敬畏生命、职责在肩。赖卫东始终用他勤敏好学、矢志不渝的工作态度追求和弘扬着工匠精神,守护着这一片清澈的湛蓝。

      分院领导与安全标兵合影,左四为赖卫东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全面系统深刻阐述,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到:“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机务工程部一直倡导和继承“三老四严”的工作态度、“三想四到”的工作方法和三十二字优良维修作风,不断丰富当代民航精神内涵,深入落实“三个敬畏”工作要求,更是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培养“点带面”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将绵阳分院机务人的优良维修作风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从“奖状发动机热检能人”梁晓波、发现机身FS108.0站位处隔框裂纹被学院授予二等功荣誉的李爱兵、“巾帼标兵”左红梅、“以工代干”的优秀定检负责人谢军到成立个人科研“创新工作室”的罗裕富、涡流和磁粉检测“双三级证书”在手的廖军宝、90后的高级工程师王银坤、主动扩大检查面并屡次发现重大故障的青年机务人张振浩……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群工匠的智慧,是一份忠诚的热爱,是一个行业的精神。

    标兵们,以及他们周围一个个默默付出的平凡机务人,用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专业的维修技能,为实现“无差错、出好机、多出机”的维修目标和分院运行安全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将不断追求和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上一条:中国航油集团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来分院开展调研工作

    下一条:2023年“安康杯”篮球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