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黎滔报道 9月19日17时15分左右,随着B-7934号等三架飞机相继在遂宁分院安全落地,绵阳分院遂宁驻训飞行的序幕正式拉开。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民航业与地方经济也随之强劲脉动。绵阳南郊机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集民航训练、运输与空军走训为一体的机场,近年来航班量的迅猛增加给分院训练、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机场空域、跑道资源趋于紧张。
2008年绵阳机场定期航班2426班,2010年增加到5992班,而到了2017年,已达到28510架次。而分院训练起落却从2012年的94732架次骤降到了2017年的59488架次。按照学院《整体课程训练大纲》要求,每名新生从下分院到完成训练科目,需要完成205飞行小时和至少300个起落架次的飞行训练。以此测算,分院为了完成每年培养300名新飞行员的任务,至少需要9万个起落架次飞行训练。数据表明:地方民航的发展所带来的训练资源短缺已给分院的飞行员培养造成了巨大困难,也已成为了制约分院训练、发展的瓶颈。
面对发展困境,分院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想方设法解难题、破困局。
分院一方面着力构建与地方民航局的命运共同体,倡导“安全发展、共生发展、均衡发展、协同发展”理念,提出并推动“大空管”、“大运控”建设,解决观念问题,争取地方的理解支持,缓解与地方建设发展的矛盾。另一方面,着力改革创新,通过整合人力资源、推动通播、增设地面管制席位、调整值班模式、优化程序、推行大队运行无缝连接、实施深夜航、拓展航线和空域资源等工作,殚精竭虑化解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全体分院人在党委的带领下,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上下一心、全体联动,为分院发展竭尽全力拼命付出:精算飞行计划,掐着时间安排每次训练飞行;为了与航班错峰,保证足够的起落架次,常年坚持5点半起床;为了满足大纲符合度,深夜航最晚飞到23点才收场,当做完加油、航行后等工作基本已到凌晨,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充足精力,很多同志住在了分院,选择了以校为家······
种种努力,仍然无法完全化解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分院不得不再寻突破。在学院党委和兄弟分院的有力支持下,分院提出并通过了驻训计划,拟安排5架飞机及相应的飞行、保障人员驻训遂宁,进行本场飞行训练,以增加私照学生起落架次,提高大纲符合度,保证训练质量,促进训练任务完成。
异地驻训,两地奔波,新的训练模式带来新的命题,将对机组的单兵作战能力、独立处理问题及协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为确保驻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分院多次组织人员到遂宁分院实地了解运行现状,就驻训事宜与兄弟分院进行交流,交换意见;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会议,对驻训细节进行研究部署,力争做到面面俱到;组织相关单位围绕各自业务工作,开展专题风险分析,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制定了《绵阳分院驻训遂宁安全运行管理规定》;飞行大队还组织师生学习遂宁分院运行保障管理相关规定,熟悉遂宁机场运行特点,有针对性开展了教学法研讨,同时加强了机组应变能力培养和机组责任心教育,为驻训遂宁夯实人员、物资、思想、技术基础。
19日下午13点,机务等保障队伍按计划准时出发;15点,首批驻训学生集合登车;16点,B-7934号机滑跑起飞,前往遂宁。
9月20日上午10时03分,在经过扎实、细致地各项准备工作后, B-9258号机在遂宁机场率先起飞,正式开始了驻训飞行。